近日,权威市场分析机构 Gartner 发布 2025 中国区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Competitive Landscape: Chinese HCI Vendors(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报告是 Gartner 继 2019 年和 2022 年发布中国区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之后,第三次对中国区超融合市场趋势与主流厂商进行深度梳理与解析。
厂商类型
Gartner 将中国超融合厂商划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厂商和主要竞争优势如下:
- 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以华为、浪潮、联想为代表的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其主要优势是硬件成本与市场覆盖率。
- 专业超融合厂商:以志凌海纳 SmartX 为代表的专业超融合厂商,其主要优势是在特定垂直行业的强劲覆盖以及在硬件和云上的中立性。
- 跨界厂商:以深信服为代表的来自安全、云等相关领域的跨界厂商,其主要优势是客户基础、集成方案以及云服务。
中国市场成熟度
Gartner 指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经达到了主流采用阶段,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将超融合作为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超融合正在成为私有云的关键组成,使用场景也扩展到云原生和边缘计算环境。
趋势一:大型企业是超融合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
大型企业普遍接受了超融合技术,并将其进一步整合进现有数据中心运营,越来越多的大规模超融合部署将出现。另一方面,由于 VMware 被博通收购后定价模型的变化,许多用户计划替换 VMware,这一变化为超融合厂商带来了重要的市场机会。为把握机遇,Gartner 建议:
- 由于大型企业通常分开采购硬件和软件,超融合厂商应具备支持软件交付大规模部署的能力。
- 持续增加超融合软件与多个服务器品牌的认证,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 在产品方面,增强计算虚拟化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以提供与 VMware 相当的体验,同时降低成本。
趋势二:与现代化应用融合
超融合被视为现代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私有云的基石。目前许多组织已经开始应用现代化改造的旅程,需要能够同时支持虚拟机(VMs)和容器的基础设施,通过统一的管理平面进行管理,这也推动超融合厂商关注以下关键发展:
- 超融合正在进一步发展,不仅局限于计算和存储,还应涵盖更完整的基础设施能力,包括容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和云管理。
- 厂商必须与用户的云平台团队紧密合作,将超融合定位为统一和全面基础设施服务的入口。
- 新的边缘使用案例正在出现,这些使用案例要求超融合支持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更小的占地面积(两节点解决方案)、容器管理和边缘 AI 解决方案。
趋势三:信创与国产化转型驱动本土生态适配
针对信创与国产化需求,Gartner 建议:
- 在硬件方面,超融合厂商需要提供多处理器支持,例如海光、鲲鹏、龙芯、飞腾、神威和兆芯,且关键组件应实现全面兼容。
- 在软件方面,超融合厂商必须与多个国内 Linux 发行版、中间件、数据库、备份和恢复软件等进行产品认证和测试。
Gartner 对主要厂商的评价如下:
SmartX
SmartX 是专业的超融合供应商,以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块存储产品 ZBS 为业内所熟知。近年来,SmartX 持续投入研发,逐步发展成为全栈超融合供应商。SmartX HCI 以超融合软件 SMTX OS 为核心,其支持 VMware vSphere 虚拟化、并提供原生虚拟化 ELF。在 2024 年发布的最新版本中,SmartX HCI 集成了文件存储、虚拟专用网络、分布式防火墙、Kubernetes 管理与服务、备份和容灾等功能。统一管理平台 CloudTower 可对以上功能进行集中管理,其还具备自动化运维 (O&M) 能力。
竞争策略
SmartX 通过可靠性与性能建立护城河,其超融合平台能够作为支持所有主流业务工作负载的云平台,并在金融、医疗和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覆盖率,现有客户的高复购率有效证明了其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作为一家纯软件供应商,SmartX 建立了广泛且开放的生态系统,支持主流的信创服务器,并在企业中部署了数千个信创节点;此外,SmartX 与技术生态伙伴广泛合作,在数据保护、数据库等领域推出了联合解决方案,并且把握边缘计算和 AI 解决方案中的新兴机遇。
华为
华为超融合产品 FusionCube 专注于虚拟化、VDI 及边缘场景,支持基于 KVM 的虚拟化 eSphere 和 VMware vSphere。FusionCube 1000 用于通用的工作负载,FusionCube 500 用于 ROBO 和边缘用例。华为以一体机作为主要交付模式,其在 2024 年推出全栈软件 FusionCube OS,兼容 Intel、海光、ARM 等多架构服务器。
竞争策略
华为长久以来建立的客户覆盖率和渠道覆盖率可帮助其抓住机会及时开展超融合业务,并已经在主要垂直行业实现覆盖;依托其全栈 IT 能力,可为用户打造定制化方案; FusionCube 可与鲲鹏服务器配合实现最佳性能,提升商业应用的稳定性和性能;FusionCube A3000 专门面向 AI 应用场景,基于华为自有的 Ascend 加速器,旨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确保加速器的可靠供应,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
深信服
深信服较早进入超融合市场,其超融合结合了自有的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化和安全功能,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该产品还包括深信服云平台的云管理功能。2024 年,深信服基于其超融合推出了专门针对 AI 工作负载的解决方案。深信服基于超融合平台构建的 VDI 解决方案 aDesk 在市场上已销售多年。
竞争策略
深信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集成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功能,使其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公司采用“AI 优先”方法和混沌工程开发模型,增强了平台的智能性和安全性;深信服基于超融合的托管云业务 Sangfor MCS,可为其超融合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服务;为了应对 VMware 替代的机会,深信服提供超融合、独立虚拟化和分布式云三种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并提升产品性能满足用户需求。
新华三
新华三的超融合产品 UIS 整合了自研虚拟化、存储及安全模块,并可支持块/文件/对象存储,此外,UIS 可为虚拟机(VMs)、容器和裸机系统提供统一管理,并支持多个本地处理器的系统;UIS 覆盖私有云、混合云及边缘场景;此外,UIS 可以在公有云 UniCloud上部署,实现对虚拟机和 Kubernetes 的管理,可跨私有云和公有云环境。
竞争策略
新华三提供广泛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并在超融合市场中已建立了知名度,其解决方案已成功渗透到各大行业垂直领域;新华三提供广泛的超融合节点选择,旨在适应多种使用案例,且在硬件上具有成本优势;随着 VMware 替代趋势的持续,新华三基于其自身在虚拟化领域的积累,将更有效地推广其超融合解决方案。
浪潮
浪潮拥有两条超融合产品线:InCloud Rail 和 inMerge。InCloud Rail 是浪潮基于其超融合软件的解决方案,也是其业务的主要部分,并可作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平台,优化微调和推理场景的效率。inMerge 是基于 VMware 技术的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在 InCloud Rail 的基础上,浪潮推出了 “InCloud OS 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多个资源池(包括虚拟机、容器、裸机、存储、安全和网络)的统一管理,设计上可以从三个节点扩展到数万个节点,并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
竞争策略
浪潮在战略上专注于 InCloud Rail,在过去五年取得了显著增长,并在能源等行业实现了头部客户突破与渠道覆盖;作为中国最大的服务器供应商,浪潮在硬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增强了其在超融合市场中的竞争力;基于硬件优势,InCloud Rail 可以利用智能网卡和 NVMe 等先进技术,通过软硬件集成优化实现最佳性能。
联想
联想超融合产品包括全球品牌 ThinkAgile(基于 VMware/Nutanix 技术)及本地自有方案 AIO/WH 系列。AIO 支持 vSphere 和联想自有的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基于 AIO,联想构建了多个 VDI 解决方案,AIO 还可提供单节点和两节点解决方案;WH 产品提供一键云访问、自动安装和部署以及云灾备备份,可创建智能统一的云平台。ThinkAgile 解决方案可基于联想 ThinkSystem 服务器以一体机和认证节点交付。
竞争策略
联想建立了成熟的客户触达和渠道网络,其 AIO 和 WH 系列产品拥有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联想在硬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和可靠性使其在超融合市场上具备一定优势;联想的超融合产品组合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ThinkAgile 适用于基于 VMware、Nutanix 或 Microsoft 构建基础架构的商业客户,而 AIO 和 WH 系列则可以满足用户希望引入本土厂商或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的需求。